[苏州往事] [姑苏原味]伍子胥与范仲淹的PK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4-7 1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png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今天我们要去太湖。这首《太湖》是一个我们苏州历史上的大名人范仲淹写的。范仲淹曾经被称为“完人”。

杨旭辉/YangXuHui
俗话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被称为完人的话,范仲淹确实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道德楷模,而且在学问上也是非常精湛。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的题目叫《太湖》。前些时候,我在看王鏊写的《姑苏志》的时候,里面讲山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山,各种各样的水,各种各样的湖。讲到湖的时候,太湖这一个条目下面,收集了有二三十首,各路人马咏太湖的诗。

杨旭辉/YangXuHui
郑老师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线索,也是了解苏州山水风光和山水风光诗歌的一个参考书,就是明代著名的学者王鏊,他也是出于乡邦的情感,编了一部《姑苏志》。《姑苏志》很有特点,它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其中有专门的一个是志山水。方志里面,在志山水当中,志街巷或者志桥梁的时候,有很多桥梁、街巷还有山水的诗歌也选入其中,把诗和历史文献的记载相结合,非常有特点。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是范仲淹写的《苏州十咏》里面的第七首。

8.2.jpg
范仲淹

杨旭辉/YangXuHui
范仲淹把家乡的自然景观,风物、风土、人情,也用组诗的方式来写。

老郑/LaoZheng
这首《太湖》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杨旭辉/YangXuHui
很多人在初学写古诗的时候,觉得最简单的就是五言古诗,或者是五言绝句,就二十个字,很容易凑二十个字。这是我们初学的状态。真正到高手的等级的时候,五言的绝句也好,五言的这样四句的古体诗也好,非常难写。因为它受到篇幅的限制,在有限的篇幅里面表现非常丰富的内容,表现开阔的境界,这个是需要你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第一句叫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8.3.jpg
水浪

杨旭辉/YangXuHui
在这两句诗当中有一个字,这个“即”,跟今天表示时间的副词“立即”,是不一样的。这个“即”实际上是什么?把两个物象联系在一起。前面一个水浪,后面一个山,这个“即”就是两者发生关系。怎么去解释这个即?现在有一个词语,说这两个人之间、这两件事情之间始终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它们两者发生了接触。这个浪和山发生了什么接触呢?有风浪的时候,太湖的水掀起了波浪,而波浪拍打在岸边的山崖上,有这样的一种,发生的关联。

老郑/LaoZheng
杨老师解了我一个很大的迷惑。湖水有风浪的时候,浪起来的时候,

杨旭辉/YangXuHui
风卷着水波,兴起了水浪,水浪拍打在山崖上,拍起以后,它会溅起更高的浪花,所谓的“卷起千堆雪”,这样的一种气象和境界。因为有了山的阻碍,所以浪头就会打得更高。我们可以参考另外一句诗,毛主席诗词里的“浪遏飞舟”,浪打在船头上,飞起来更高的水沫,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老郑/LaoZheng
有浪即山高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写浪打在山上一种视觉的感觉。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是看浪的情景,而是看山。我们都了解太湖有七十二峰,如果它打的是七十二峰,小岛的山崖上,远远地看波浪的涌动,感觉水中的小岛似乎也在这随着波涛的起伏而在上下的浮动,跃动。

老郑/LaoZheng
杜甫的那个诗“乾坤日夜浮”,他是写洞庭湖的,也是一个洞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杨旭辉/YangXuHui
波撼岳阳城,也是这样的效果。杜甫也好,孟浩然也好,乾坤浮日月,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4.jpg
浪拍山崖

老郑/LaoZheng
这是有风浪的时候的一种气势,无风无浪的安静的时候,太湖是什么样的呢?
无风还练静

杨旭辉/YangXuHui
当没有风浪的时候,那给我们的感觉是风平浪静,水面上如静静的白练一样的,光滑得像丝绸一样的,是这样的状态。

老郑/LaoZheng
丝绸的面料,因为它是蛋白质的,它的纤维是蚕丝纤维,它体现出来那种感觉,润泽、光亮、莹透、悬垂感,确实是一种非常华贵的、非常美的一种状态,所以古代的人特别喜欢用白练。

杨旭辉/YangXuHui
澄静静如练,余霞散成绮。

老郑/LaoZheng
都是用丝绸去形容平静的水。

杨旭辉/YangXuHui
范仲淹在短短的十个字里面,把太湖的动静,两种不同的景观和气象写出来了。我们再把视野再拓展开来的话,范仲淹写山水风光的时候,他往往是兵分两路的,就是传统的说书艺人讲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他一枝讲的有风有浪的时候,有浪即山高,风平浪静的时候讲的是“无风还练静”。
我们再联想范仲淹也很有名的古文叫《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也是兵分两路,“至若春和景明”怎么样,然后“淫雨霏霏”怎么样,也是兵分两路。

老郑/LaoZheng
如果有听我们节目的小朋友,要注意,杨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写作文的非常好的方法。除了我们兵分两路,这是一种有次序的安排好,一个个讲过来之外,还有一种写法叫做“悬拟”,还不在眼前,我去假设它。下面这两句就开始了,叫——
秋宵谁与期
谁与期,期待的期,他就在想象,如果到了中秋的时节,在那种秋高气爽、那种空明的境界里面时候,我们的太湖是什么样的呢?

8.5.jpg
太湖

杨旭辉/YangXuHui
他其实非常期待。我今年的中秋节,我该怎么过?在秋高气爽一轮圆月升空的时候,最值得期待的是哪个景点,哪个地方。

老郑/LaoZheng
最后一句,他给出回答了:
月华三万顷。

杨旭辉/YangXuHui
月华就是月光的意思。皎洁的月光笼罩在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上,茫茫的碧波,这个时候给我的感觉,郑老师,他应该是“无风还练静”的这种境界,他绝对不希望说中秋节的时候看到大风大浪,风起云涌的感觉。

老郑/LaoZheng
但是,他和白天的“无风还练静”是不同的。

杨旭辉/YangXuHui
郑老师你讲的非常好,在下面一句,他就捏合到一点上来讲,讲中秋节的月光照耀下的风平浪静。

8.6.jpg
一轮圆月

老郑/LaoZheng
秋宵谁与期
与期,期待的意思,这个“谁”是无所指。

杨旭辉/YangXuHui
他是一个泛指,可以指诗人自己,也是可以代他身边所有的人。

老郑/LaoZheng
他只是强调他的这种期待感,和这种假设的语气。

杨旭辉/YangXuHui
苏东坡词里讲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对吧?

老郑/LaoZheng
我觉得杨老师讲的好,他点出了一点,在秋天的夜晚,我可以期待谁来和我共享明月?只有明月太湖和我相伴。所以说,虽然只有二十个字,我们仔细把这个诗过了一遍之后,立刻就知道了,这个诗里面是有很丰富的内容。

杨旭辉/YangXuHui
从诗歌的语言的驾驭上来说,这二十个字要表现那么多的内容,他的驾驭能力确实很强,我们也感受到了。
我们回到他的语言的驾驭上来说,在整个写景当中,他有很开阔的很宏大的叙述。可能以前很多人有一个误解,就是江南的文人或者江南的文学家,写景或者写山水的时候,就是那种很狭隘的或者很细致的描写。历来在讲艺术史的时候,很多人讲南宗画和北宗画,南方的画家他可能会画一些江南秀润的小山小水,不像北中画那种巍峨、崇峻的高山,名山大川,所以会误以为,南方的诗人写那种很 局促的小景致可能会好一些。范仲淹可能在江南的文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诗人,他笔下的景可不是那种小景。我们这首诗来说:
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
很开阔很壮美,那么更不用说他在诗歌当中,他连在小词当中都有这样的一种意境: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就是一种边塞莽苍苍的气概。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看上去它完全是写景的诗,但是第三句这一写“秋宵谁与期”,就有一个我和天地自然地合一,我和天地同寿,我和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这样一种感觉,它已经超越了尘俗界。

杨旭辉/YangXuHui
整个作品当中,初一看上去,二十个字都在写景,他没有直接来抒发情感,也没有表达自己的一种人生的思考。但是,就 在很平淡的“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很平淡如水的语言文字当中,其实融入了自己对天地、宇宙、人生的很多的思考,融入在自然山水当中。
在很多的文字当中表达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兼济天下、心怀天下的一种情怀,先忧后乐,身体力行,这是立德。立功,江苏的很多朋友经常会讲到范仲淹的的惠政和功业,比如说,南通到现在还有一条范公堤,他修筑海塘,兴修水利那就是立功,还有他立言,他的诗文作品,非常了不起的前辈。

老郑/LaoZheng
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的最好的代言人。

8.7.jpg
自然山水

杨旭辉/YangXuHui
郑老师你讲的没错。苏州火车站在整修的时候,南广场雕塑揭幕的第一天,当时红布一揭开以后,南广场中央的城市塑像是谁?

老郑/LaoZheng
叶正亭老师,我去采访他的时候,他跟我讲过一个故事。当时他还是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主任,苏州火车站的南广场落成要做雕塑,边上的小的雕塑都定下来,历史人物,当中的主体应该是选谁?也有好几个人选。

杨旭辉/YangXuHui
按照我的理解,可以进入的人选,范仲淹当然是,最后结果也是他。伍子胥应该可以成为入选的一个人物。

老郑/LaoZheng
就是他们两个PK。

杨旭辉/YangXuHui
就是伍子胥和范仲淹PK。

老郑/LaoZheng
叶老师说,我是主张范仲淹的,而且大部分的专家都主张范仲淹。也有不同意见。最后定夺下来,就用了范仲淹。从现在的反应来看,经过时间的考验,选择是正确的。伍子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是类似于莎士比亚悲剧式的人物,个人的命运轰轰烈烈,他身上的这种东西和范仲淹身上的东西,是我们苏州的共同的精神财富,文化财富,但是作为一个城市代言人来讲,范仲淹是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站得住,立得稳,还可以一直立下去的这么一个人。

杨旭辉/YangXuHui
如果我们再拓展一点来讲的话,伍子胥的经历,郑老师你刚才讲的个人的悲剧,潜藏着另外一个价值判断的标准。他离开了楚国,奔吴,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对自己的故国、故土的背弃,实际上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同的意见,但是,范仲淹不仅代表了苏州的文人,苏州的文化,范仲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这种情怀,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

老郑/LaoZheng
我们一开始就说了,这首《太湖》是他写的《苏州十咏》里的第七首,《苏州十咏》里的第一首,他咏的就是泰伯。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
孔子给泰伯下了评价,至德本无名。

杨旭辉/YangXuHui
泰伯的至德无名这样的一个评价,也成为苏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脉络。我不知道听众朋友有没有回想起来,我们前面的节目里面讲到陆机的《吴趋行》的时候,陆机也在歌颂泰伯、仲雍的一种仁让之风。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写泰伯的诗是一首五律,最后两句,最后一联叫做: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你看,我们南方人会把滚滚的长江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如果是北方,可能就是巍巍的高山,泰山什么的。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面说泰伯的这种精神、仁义的精神,山河日月可以见证,是永恒的。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诗话江南》节目。大家有空的时候看看我们的文稿,毕竟听和看文稿,收到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

杨旭辉/YangXuHui
在文稿的阅读当中,你慢慢地、仔细地去推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真正是我们讲的“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光我们讲可能还不尽兴,你要自己读。

老郑/LaoZheng
我们做了一些小小的提要,会有一些注释,包括我们引用的诗词,会完整地放在文稿里面。我们的小编在文稿里面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努力,同样是一个很好的作品。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好,感谢大家收听,再见。

杨旭辉/YangXuHui
再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