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诗画苏州】越来溪上水瀜瀜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8-17 1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游石湖

元·郑元祐


越来溪上水瀜瀜,闲蓦鸱夷棹底风。

暖雾黄消治平寺,烧痕青入馆娃宫。

笙歌作乐年年少,鱼鸟关情处处同。

吊古从来易兴感,尚循华发系孤篷。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8月16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今天要读一首元朝诗人郑元祐的诗,是写石湖的。我们昨天读了一首倪云林,倪瓒写越来溪的。今天这首诗开篇又是从越来溪入手的。

杨旭辉/YangXuHui

虽然他写石湖,但是从越来溪入手肯定也是很正常的了。越来溪和石湖的关系,昨天我们在节目里面郑老师已经给大家做了一个讲解。

老郑/LaoZheng

和昨天那首诗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郑元祐用了很多典故,昨天我们可以讲倪云林用的典故不多,而且用的比较淡。

杨旭辉/YangXuHui

把典故完全融入到山水的画面当中和他的情感抒发当中。

2.jpg

郑元祐


老郑/LaoZheng

我们先读诗,这首诗是这样说的,从越来溪开始写起的:

越来溪上水瀜瀜,闲蓦鸱夷棹底风。

这要解释一下,这两句诗首句比较好理解,瀜瀜就是那种——

杨旭辉/YangXuHui

水波流动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感觉。

3.jpg

水波流动


老郑/LaoZheng

波光粼粼,和畅貌,和畅。越来溪上水瀜瀜,这是一个流水,它不是死水。

闲蓦鸱夷棹底风

鸱夷,鸱夷子皮,范蠡的别号。传说当中越国灭掉了吴国之后,范蠡退隐江湖,带着西施泛舟五湖之上。这个“蓦”字在这里的意思冲出,冒出来。

杨旭辉/YangXuHui

有一种突然、突兀的感觉。因为在诗的一开始,写了水面的一种水流和畅、波光粼粼的感觉,突然一股风过来,所以表示一种时间很短暂很突然的感觉。

老郑/LaoZheng

风一吹,让诗人想起了范蠡当年在越来溪上、在石湖上泛舟的时候……

杨旭辉/YangXuHui

非常悠闲自在,已经是远离了政治的纷争和战争的喧嚣。

4.jpg

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


老郑/LaoZheng

突然有一阵小风吹过来,这个风当年也吹拂过范蠡,吹拂过西施的行船,我和他一样在山水之间徜徉。行船过去,我看见了什么?

暖雾黄消治平寺,烧痕青入馆娃宫。

这就是写景了。

杨旭辉/YangXuHui

在写景当中还融入一些历史的典故,这种历史典故若隐若现的隐含着一种对历史往事的一种追怀。所以诗歌的第一联:

越来溪上水瀜瀜,闲蓦鸱夷棹底风。


看着瀜瀜和畅的水流,感受着微微的清风,也能够体会到当年范蠡西施在战争结束以后的悠闲自在。在船上往岸边看的话,看到什么?看到石湖边上的治平寺,看到远处的馆娃宫。

老郑/LaoZheng

这里面的暖雾一般指的是春天的雾气:

暖雾黄消治平寺

雾气升上来之后,治平寺的轮廓慢慢地隐藏在雾气的后面了。

5.jpg

雾气


杨旭辉/YangXuHui

因为雾气的视觉效果使治平寺寺庙的黄墙显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淡,越来越淡。

老郑/LaoZheng

寺庙的黄墙本身就是一个暖色调,所以叫暖雾黄消治平寺。我们知道治平寺是从茶磨屿往南面去,不远处,在湖边上就是治平寺,现在还有遗迹,是一个非常古老、非常有名的寺庙。

暖雾黄消治平寺,烧痕——古代的时候,到了秋天收割了以后,把稻草秸秆烧掉,烧掉就会留下很多烧过的痕迹。在馆娃宫,我们如果说是在灵岩山上,山下的大片的农田里面,都是那种烧结的痕迹,这可能是第二年早春的时候。

暖雾黄消治平寺,烧痕青入馆娃宫。

在初春的时节,头年秋天烧过的稻田里面,新生的野草,新绿在冒出来,所以叫青入馆娃宫,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写景。

杨旭辉/YangXuHui

有一个动态感,绿色不断地在蔓延,一直蔓延到——从石湖周边的平地上,一直蔓延、延伸到山坡上,甚至要蔓延到远处的馆娃宫,到灵岩山。

6.jpg

新绿


老郑/LaoZheng

在这个时候诗人写到了自己:

笙歌作乐年年少,鱼鸟关情处处同。

那种笙箫歌吹的宴饮的生活,呼朋引类,那种热闹的生活渐渐离我远去了,我走向了内心。

杨旭辉/YangXuHui

随着年岁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他的人生的感慨越来越深沉,可能已然没有年轻时候的放荡轻狂的状态。

老郑/LaoZheng

我的志向转到了什么呢?转向了隐逸,转向了山水,转向了散淡的人生状态。

杨旭辉/YangXuHui

跟诗歌的第二句的闲蓦鸱夷棹底风的“闲”又呼应起来了。诗歌的第三联,我们讲诗歌的构思上起承转合,转当中似乎是藕断丝连,还和前面的整个一个情感的义脉是不断地勾连着的。

老郑/LaoZheng

鱼鸟就代表了隐逸的生活,自然之气。

杨旭辉/YangXuHui

所谓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鸢飞戾天这样的一种状态。

7.jpg

隐逸之士


老郑/LaoZheng

最后一联:

吊古从来易兴感,尚循华发系孤篷。

杨旭辉/YangXuHui

吊古又跟前面第二年的治平寺、馆娃宫这些历史的陈迹和名胜又联系起来。

看到治平寺,看到馆娃宫,容易产生一种历史的流逝感。在历史的流逝感当中,同时也感受到人生的时光迁逝的一种悲慨。

吊古从来易兴感,感既是跟自己有关系,似乎也是跟自己没有关系,这两者是融合在一起。如果是把自己的个人短暂的人生放在长远的历史的长河当中,那就更容易形成人生和宇宙的一种对比。

老郑/LaoZheng

吊古从来易兴感,尚循华发系孤篷。

诗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自己在石湖上、在船上,风吹过来,吹过他的白发,他把船蓬系系好,或者把头上的斗篷系系好,就这么一个动作。

杨旭辉/YangXuHui

我的理解,这个系我更多从虚的角度去理解,郑老师你从实的角度去理解,当然也是非常符合郑元祐此时的一种心态,因为他的诗歌本身就是非常显得一种苍劲古朴。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的话,尚循华发系孤篷,这个系孤蓬,孤蓬是在整个石湖水面上,他一叶扁舟在泛舟,而且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就是一种水面上的不系之舟,随它游荡,随它飘荡。在鸱夷棹底风微微的吹拂下,我过着一种很闲逸的生活。在这里真是虚实相生。

8.jpg

孤蓬


老郑/LaoZheng

郑元祐这首诗读完了给我的感受,他很用心写,他里面的布局,遣词造句,刚才杨老师提点了好几个地方,前前后后的关联,是精心构思的一篇作品。如果我们是学习古诗的人或者鉴赏古诗,可以好好体会他是如何来安排这首诗的,很有趣。郑元祐本人是浙江人。

杨旭辉/YangXuHui

他浙江人,后来晚年以后元末的时候一直在苏州隐居,所以他是一个很典型的流寓吴地的诗人。当然晚年他在苏州所写的那些诗,后来编一个集子,叫《侨吴集》。

图片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8月16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明天继续来谈诗话江南,明天见。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