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诗画苏州】南园万树花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8-24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园

宋·范仲淹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1.png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8月23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今天来到了处暑节气,选的诗是范仲淹写的一首关于南园的诗。

1.jpg


杨旭辉/YangXuHui

南园也是苏州的一座名园,它除了有园林的元素之外,还有很多的历史的、文化的、教育的、学术的很多因素融合在其中。苏州园林在建筑的物理空间当中承载了很多的历史的讯息,还有苏州的学术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苏州文风和文脉的传承,非常重要。

老郑/LaoZheng

说到南园,我们的文庙、府学都是在这个地方。

杨旭辉/YangXuHui

讲到苏州的南园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所谓的广义的理解就是苏州城南的很广大的一片土地,我们都把它统称为南园。

老郑/LaoZheng

差不多就是十全街、新市路以南,大面上来讲都可以称之为南园。

杨旭辉/YangXuHui

有一种说法,为什么称为南园?说是春秋时期也是吴王宫所在地,这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说法。还有一种很狭义的说法就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统治苏州的时候,钱元璙所建的皇家园林所在地。

2.jpg

文庙


老郑/LaoZheng

我们先来读诗,然后来展开话题: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特地,特别的意思。

杨旭辉/YangXuHui

从这里来看,范仲淹写南园,他所理解的南园应该是指春秋时期的吴王宫苑的一个旧址,所以他在诗里开始讲“西施台下见名园”,这个诗把南园跟吴王和西施的历史故事连接在一起。

3.jpg


老郑/LaoZheng

有一种说法,现在乌鹊桥有可能正对吴王王城的正门。一直往南走,南面正好是广大的田园,可以建庭园。
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杨旭辉/YangXuHui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面对南园故址的时候,他发出了一种历史的拷问,欲问吴王当日事,这个吴王可能是指阖闾,也指夫差,从阖闾到夫差,由弱而强,由强而胜,由盛而衰,这样的一个历史的变迁,怎么去来评价当日的事情?范仲淹也没有直接来说,只是说“后来桃李若为言”,后人自有评说。用了一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讨论的空间。

我再说句玩笑话,如果范仲淹活在今天,他绝对是一个网络的大V,他给我们提了一个话题,留言贴里面会有很多。我们来说怎么来评价吴王阖闾、怎么来评价吴王夫差、怎么来评价西施、怎么来评价范蠡?会有很多留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从吴国的角度来如何看西施,历史上曾经有人说西施是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但是,从越国的角度来说,西施是一个极具有牺牲精神的伟大的女性。包括后来梁辰鱼在写《浣纱记》的时候,讲到西施和范蠡的关系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浣纱记》讲西施到吴王那实行美人计成功以后,她再次见到范蠡大夫的时候,她觉得很惭愧,她说我作为一个女子来说,我失去了我的贞操,我没有守节,但是范蠡却说,你是为国家做出了牺牲,我没有嫌弃你,所以把国家之大义和所谓的女性的贞洁怎么去理解?梁辰鱼有一个细节的处理。

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

他自己没有发表议论,引发大家去议论,所以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写法,这是虚实相生的一种做法。

4.jpg

范蠡和西施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我们可以生发开去做一点联想,你看这首诗里面,他特地写了百草千花,写了桃李,我们经常会把百草千花、桃李和教育进行一种勾联。

杨旭辉/YangXuHui

桃李满天下,我们会常用这个词。

5.jpg

百草千花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又写的是南园。我们知道,南园有苏州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名胜,就是苏州的府学和文庙。

杨旭辉/YangXuHui

实际上在苏州的文庙和府学,它一直是庙学一体的一种建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文庙旁边是学校。学校和文庙,它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老郑/LaoZheng

苏州的府学,大家都知道,是范仲淹所建。范仲淹回到苏州担任苏州知府,他首要的任务是治水。过了半年多把水患治理了以后,范仲淹想为自己建一个宅子,自己住的地方。挑来挑去,在城内南园这地方挑了一块地方,就有阴阳家,后世的风水先生就来看了,说这个地方好,将来子孙会出很多很多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可以出将入相。在这个时候,范仲淹说,我把这块地拿出来,我要建一个学校。

杨旭辉/YangXuHui

范仲淹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与其富贵一家不如富贵一方。如果把这个地留给了子孙后代,我的范氏子孙是能够兴旺发达的,这个格局还是比较小。如果说更放大一点的话,就是让一方的老百姓能够世世代代享受这样的一个恩泽和富贵。所以他说捐出来,让一方老百姓富贵,最好的办法就捐出来干什么?建学校,培养后世的学人了。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一生当中担任过三十几个地方的地方官。在饶州就是今天的江西的上饶;润州,我们江苏镇江;邠州,陕西的彬县;延州,就是陕西的延安,等等很多地方,都建了学校。后来北宋朝廷就把苏州府学作为一个模范,作为一个典型,在全国推广,建地方性的学校。

杨旭辉/YangXuHui

在州府一级开始建地方性的官学。

6.jpg

苏州府学和文庙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建府学,他不仅仅把这个学校的硬件建起来,他还请了名师,胡瑗。

杨旭辉/YangXuHui

胡瑗,胡安定,所以我们在明清时期很多的书院都叫安定书院。为什么叫安定书院?就是北宋初年的大儒胡瑗号安定先生,所以大家以胡瑗的名号来命名,表示中国的书院的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聘胡瑗为“苏州教授,诸子从学焉”。胡瑗办学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的。他严立学规,分斋教学。设“经义”、“治事”二斋。“经义”主要读儒家的经典,学习六经。“治事”是一种实务,分为治民、讲武、堰水——就是水利,还有历算,这个四科。有点像我们现在学校里的分系、分学院一样,分专业。

7.jpg

胡瑗


杨旭辉/YangXuHui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北宋时期的苏州府学,它整个一个教学体系不是说我们以前所简单理解的,很多批评说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只考简单的背诵,把儒家的十三经读好了就可以了,只会读书。其实在苏州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既有传统的科举考试的应付的“经义”的内容,但是它也有经世致用的东西。

我们回过来看,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就是要考什么?要考策论。

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像苏轼、苏洵、苏辙他们三苏的文集当中就保留了很多这种策论、史论,都成为唐宋八大家的经典。很有名的一篇文章,苏轼的《教战守策》。

策论就是在科举考试当中出一个题,要考你们读书人,你们不仅要读书,也要关心天下。我们现在北宋边患不断,北面跟辽,西北跟西夏不断地有战争,你们写一个策论,来讨论这天下的战和守的问题。如果你光死读书肯定不行。

在这里过去一直在讲,对中国古代传统的科举考试,可能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批评的比较多,但回过来看,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当中有很多的经验是值得我们今天去梳理借鉴继承的。

老郑/LaoZheng

所以《苏州府志》里就这么说:吴郡有学——我们苏州这个地方有学校,起范文正公,从范仲淹开始。而学有教法——教学有自己的方法和规章制度,起胡安定,从胡瑗开始,形成了这么一种教学传统,所以从宋朝以后一直到今天,苏州出了无数的杰出的人才。

杨旭辉/YangXuHui

苏州府学一直延续到今天,将近千年,一直还在办学校。到了明清时期,在南园旧地的地方也经常会圈一块地造学校。其中在清代有一个很重要的学校就是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也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略的清代的教育机构、书院。在这个正谊书院当中培养的人才也非常多。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清代的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现在就是在可园里面,所以现在可园打造了一个非常亮点的品牌,说这是我们苏州现存的唯一的一个书院园林,它既是园林,又是学校、是书院。在正谊书院里面,比如说像梁章钜,还有林则徐,还有陶澍,都曾经在正谊书院教过书。因为他们作为地方要员,也兼任正谊书院的山长。

林则徐在正谊书院教学的时候,他曾经培养过几个非常得意的弟子,冯桂芬,还有一个就是王韬,这两个都是开近代学术思想风气之先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物是我们苏州值得研究的。

冯桂芬在高度评价南园这个地方建学校,评价范仲淹建学校、府学的一个历史地位的时候,他讲到:“三代下学校之制,至范文正天章阁之议一行而始大备;天下各县之有学,自吴学始,迤逦至宋末二百年而学遍天下,吴学实得其先。”

冯桂芬很自豪,我们在南园建立的苏州府学是天下州府县有学校的开始。经过200年的发展,到宋代末年的时候,整个天下学校的体系已经完备了,这是苏州人的开创。

8.jpg

可园


老郑/LaoZheng

一直到清朝的时候,苏州府学直接抵达新市路,路口有个很大的牌坊。在今天的工人文化宫所在的位置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寺庙叫南禅寺。

杨旭辉/YangXuHui

南禅寺在唐代就有,因为白居易生前他把自己的诗集抄了若干份,其中有一部分就藏在了苏州南园的南禅寺,史书是有记载的。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还有一首诗写南园,我觉得用它来形容苏州府学这一千年的历史是很贴切的,我们来读一下。大家可以看一下文稿,题目也叫南园。

南园万树花,极目春芳丽。
林下老成人,相招植松桂。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面有一个寓意在里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范仲淹在南园建府学,直到我们今天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从公元1035年记起的话,现在我们苏州中学的校史追溯到应该有986年的历史,即将迎来了1000年的历史。

老郑/LaoZheng

林下老成人,那些真正能够干事的,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有行动力的人,要来培育吴地的精英,让他们去读书。相招植松桂,松桂都是良材,非常好,以良才喻优秀的杰出的人才。极目春芳丽,各种各样的人才就像春花一样,百花千树。

杨旭辉/YangXuHui

所以这首《南园》诗,写景当中蕴含了自己的这么一种寓意和抱负在其中。

老郑/LaoZheng

好,感谢大家收听8月23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明天再见。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