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诗画苏州】北寺塔上的历史感慨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8-30 11: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北寺塔
近代·金松岑

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
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
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
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

00.jpg

老郑/LaoZheng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8月29号的《最美苏州诗》《诗话江南》节目,咱们今天要读一首近代南社诗人金松岑写北寺塔的诗。我们读了大半年的诗了,北寺塔好像是第一次来读。

杨旭辉/YangXuHui

对,说到北寺塔,很多新苏州人觉得特别地奇怪,用苏州话来说“不是塔”,很多人说明明是塔怎么不是塔呢?

老郑/LaoZheng

北寺塔是苏州古城的制高点。最好的观景点。

杨旭辉/YangXuHui

到现在苏州古城在保护的过程,我印象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北寺塔也是一个绝对的高度。护城河之内的建筑的高度是不能超过北寺塔的。

电视台拍苏州古城的全景都喜欢北寺塔作为制高点,然后扫一圈,鸟瞰古城,整个错落有致的民居、园林和街巷的布局就非常清楚。

11.jpg
北寺塔上俯瞰苏州

老郑/LaoZheng

有一张很有名的老照片,就是在北寺塔上俯瞰苏州城的。我们来读诗。

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

杨旭辉/YangXuHui

他是一个全景式的描写苏州古城,只有登上北寺塔的古城的制高点,才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从这首诗里面可以看到,在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整个苏州城是非常繁华的。

22.jpg
北寺塔

老郑/LaoZheng

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

我登上了高高的北寺塔,没有建筑物能够和它一起俯瞰苏州。

杨旭辉/YangXuHui

这首诗无论是从遣词造句,还有整个诗歌的谋篇布局,都是有杜甫的影子在里面。看到凌绝顶,大家自然会想到杜甫的登泰山写《望岳》诗里面说:“会当零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看到苏州虽然有十万的楼台,但是十万的楼台只是一个很小的点,是一个影子而已。而且是在我的脚底下,像蝼蚁一样的。在这里面,金松岑的心胸也是非常的开阔。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唐·杜甫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宴昆崙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按寺乃高宗在东宫时为文德皇后立,故名慈恩。

杜甫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跟高适、薛据他们登上了长安城的慈恩寺塔,就有这种“孤塔耸云端”的这样的一种感受。

整个诗歌的第一联到第二联的转换关系,就是杜甫的《登慈恩寺塔》的一种写法。

33.jpg
慈恩寺塔

老郑/LaoZheng

第一联是一个主观视角,金松岑看到的东西,第二联就是一个客观的视角。镜头拉开来,我拍金松岑是如何登楼,如何在楼上远眺,这个塔如何的高耸孤立。第三联这一转,转的特别好——

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
广袤的原野叫大野,春天回来。

杨旭辉/YangXuHui

只有凌绝顶以后,登上高耸云端的古塔,才能看到非常广阔的大野。这个字虽然很通俗,也不需要多做解释,但是你结合诗歌的前面两联“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只身凌绝顶,孤塔耸云端”,在诗意上有转,但是它转当中紧紧扣住观景的视点,大野看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色。

老郑/LaoZheng

金松岑写这两句诗,不纯粹是写景、无端兴感。

杨旭辉/YangXuHui

在清末的时候,他一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革命的活动和革命的宣传。

44.jpg
金松岑

老郑/LaoZheng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之后,他担任了江苏省议员,开始参政。后来没多久,他就对民国成立之后的整个政治局面产生了很多的失望。
大野回春色,重城锁暮寒。
光明的未来到底在哪里?真正的春天到底在哪里?他心怀忧思。

杨旭辉/YangXuHui

第五句和第六句之间的转换,特别值得我们去关注。大野回春色,在写景当中暗中有一种比兴融入其中。重城锁暮寒,虽然春天已经来了,民国已经初造,但是民国初造以后,他没有看到未来的欣欣向荣的一种征兆,所以他感觉到凉意,一种暮色之气。

55.jpg
大地春色

老郑/LaoZheng

江山无霸气,高唱拍阑干。

杨旭辉/YangXuHui

他其实说,希望江山有一种霸气,但是他感受到,江山的这种霸气荡然无存。

老郑/LaoZheng

这里的无霸气,不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霸气,而是霸气的消亡。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诗人内心有无限的感慨,无穷的怅惘,所以叫高唱拍阑干。

金松岑生于1874年。成长的这段时间,国家内忧外患,帝国主义轮番侵略,国耻国辱,重大的历史事件非常多。他特别关注俄罗斯、英国对中国西北的侵略。

杨旭辉/YangXuHui

晚清到近代的时候,有一批热血的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非常地强的。比如说在金松岑之前,有一个学者龚自珍,他也研究了西北的地理,在自己的文集当中留下了很多篇政论文字,《西域置行省议》。他一定要主张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北的治理,以防止沙皇俄国,还有帝国主义列强对西北的侵吞。在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里面,就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研究西北史地。直到当代的三大历史地理学家,他们也都在做这样的一个研究。

66.jpg
龚自珍

老郑/LaoZheng

金松岑回到了同里,开始建学校,建现代学校。到了1911年,辛亥那一年,吴江发了大水,同里受灾很严重。当地的人就说,就是因为金松岑把庙里的菩萨给推倒了,这是老天爷在惩罚我们。金松岑的家里就受到了灾民的攻击。

杨旭辉/YangXuHui

从此以后,也就改变了金松岑在学术上的一个走向。后来金松城长期致力于水利的研究和江南地区的治水工程,一度金松岑还出任过江苏省的水利厅的厅长。

老郑/LaoZheng

他1923年民国12年担任过吴江县教育局局长,民国16年也就是1927年出任江南水利局局长。金松岑他离开了同里之后就到了苏州,建了一个自己的宅子,也叫天放楼。

杨旭辉/YangXuHui

他在同里的家、故居也叫天放楼,所以在苏州地区有两座天放楼,一座在同里古镇上。在同里古镇的天放楼曾经长期是金松岑办学的地方,后来同里中学就在天放楼,当然现在为了保护天放楼的历史文物,同里中学从这里搬出去了。

77.jpg
同里

老郑/LaoZheng

在苏州的天放楼边上还建了一个花园。金松岑在同里的时候,自己家有一个很好的园子,很有名,叫笏园。他到苏州来的时候,把家里的笏园里的假山花木都搬到苏州来了。很可惜,干将路拓宽的时候,金松岑故居现在已经被拆了。

杨旭辉/YangXuHui

原址有一块石碑,静静地躺在干将路分道的河流的绿化丛中。听众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寻找一下,不过寻找时要注意一下人身安全。

老郑/LaoZheng

在民国初年的时候,金松岑是苏州最重要的地方士绅之一。

88.jpg
天放楼

杨旭辉/YangXuHui

当时在民国时期,苏州有三位地方影响力很大的士绅。金松岑是一位,还有两位,一位是张一麐,还有一位就是后来从云南到苏州定居的李根源。

老郑/LaoZheng

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有很多的英雄人物。

杨旭辉/YangXuHui

到三十年代初的时候,金松岑对民国的整个局势有一种失望。这个时候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想法,恢复中国的国学传统。在苏州,他联合了张一麐,还有李根源,成立了国学讲习会。后来把章太炎从上海请了过来,最后把太炎先生感动了,太炎先生最后决定,晚年定居在苏州。金松岑先生一生的学术的事业是和他的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老郑/LaoZheng

抗战的时候,日寇汉奸也都去纠缠他,希望能够出面,他后来避居到上海租界内,1947年的时候过世。金松岑是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人物、政治人物。

杨旭辉/YangXuHui

他来到苏州以后,《登北寺塔》写这首诗的最后,他就感慨,在民国造端之初的时候,虽然孕育着很多希望,但是好像在民国初年的整个政局或者时局当中,似乎感觉到江山霸气荡然无存,所以他的诗歌最后,只能高唱拍阑干。所谓的“高唱拍阑干”,它是化用了辛稼轩的词,就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是英雄气短,他有这种感慨在其中。真的是有一种革命者的豪情和诗人的浪漫在里面,这两者兼而有之。

老郑/LaoZheng

好,感谢大家收听8月29号的《最美苏州诗》《诗话江南》节目。咱们今天就到这。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