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诗画苏州】嘉兴诗人钱载的《葑门口号》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9-6 12: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葑门口号
清·钱载

灭渡桥回柳映塘,南风吹郭不胜香。
湖田半种紫芒稻,麦笠时遮青苎娘。

00.jpg

老郑/LaoZheng

欢迎来到9月4号的《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今天读钱载的另外一首诗,写我们苏州的灭渡桥,著名的古桥觅渡桥的诗。

杨旭辉/YangXuHui

觅渡桥,在今年的节目当中还第一次出现。

老郑/LaoZheng

前两天有一张照片,这个照片上面有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面的三个字是“灭”渡桥。很多朋友就说了,怎么是灭渡,难道不应该是觅渡吗?是不是写错了?这座桥最早的名字就应该叫灭渡桥,只是在苏州话里“灭”和“觅”音比较近,灭渡桥后来就讹成了觅渡桥。

杨旭辉/YangXuHui

灭渡桥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正好是苏州古城的护城河和运河的一个连接地方。这个地方的河道也比较宽,水流也比较湍急,在古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当时就有人在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渡口,摆渡,但是摆渡要收钱。

老郑/LaoZheng

收得还特别贵。

杨旭辉/YangXuHui

当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都怨声载道,也没有办法,过河嘛,做生意也好,可以省掉很多的路程和时间。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有善心的高僧。高僧出来以后,他说我要发愿,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的困难,我要修一座桥。修桥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免于受到渡船老板——挨他的宰了,他发愿,我一定要把渡口给消灭掉,灭渡桥。

11.jpg

灭渡桥


老郑/LaoZheng

古代的好多这种有心人,有善心的人,他都会发愿。你像我们读过一个很著名的剧本叫《武训传》,他是山东的一个人,他是要发愿办学。

杨旭辉/YangXuHui

他自己是一个乞丐,用乞讨的方式,把财富积累起来,他并没有自己挥霍,而是用来办学。
老郑/LaoZheng

重修宝幢,我要把塔院重新修起来,这是一种功德;还有一种,我要修桥建路,这也是一种功德。

杨旭辉/YangXuHui

这种功德,修桥铺路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在古代人的很多文集当中会看到捐资启这种文体,或者是发愿文这样的一个文体。

22.jpg

修桥铺路


老郑/LaoZheng

我们来读这首钱载写的诗。因为他是嘉兴人,南来北往,经常要经过我们苏州,经过灭渡桥。一般来说,在古代把灭渡桥称为叫葑门外灭渡桥。因为在苏州城的东南角,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城门的,只有城东南的葑门离它最近,所以称之为叫葑门外灭渡桥。

这首诗的题目很有趣,叫《葑门口号》。口号,不是喊口号,而是口占的意思。

杨旭辉/YangXuHui

所谓的口号,所谓的口占,就是诗歌创作的时候,绝对不是宿构的。我们到哪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景特别好,大家相约,我们即兴发挥吧。在即兴发挥的时候写作的诗歌,都是看自己的才思是否敏捷。在口占创作的时候,才思敏捷的人往往会拔得头筹。

老郑/LaoZheng

灭渡桥回柳映塘,南风吹郭不胜香。

杨旭辉/YangXuHui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清代中后叶的时候,灭渡桥边还是有非常多的——沿岸有很多柳树,杨柳依依,在桥边以及护城河周边。

33.jpg

杨柳依依


老郑/LaoZheng

南风吹郭不胜香

南风吹过来,因为灭渡桥在苏州的城南,风吹过来,吹过灭渡桥,就吹到了城市里面。“吹郭不胜香”,这里面就留了一个悬念,为什么风中会有香味?

杨旭辉/YangXuHui

香味是哪来的呢?

老郑/LaoZheng

这样就提起了第三句:

湖田半种紫芒稻,麦笠时遮青苎娘。

湖田,湖和田在一起,这是江南的特点,水田多。湖田半种紫芒稻,“紫芒稻”是一种稻子,麦芒是带点紫色的。湖田半种紫芒稻,他不说满种。

44.jpg

水田


杨旭辉/YangXuHui

读到这里的时候,第二句里面所讲的“南风吹郭不胜香”,香味哪儿来的?城南的湖田里面遍种了水稻,到稻花飘香的时候,阵阵稻花香吹到了城里,这是非常具有鱼米之乡特点的一种风物、风情。

老郑/LaoZheng

这里面我们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争论,稻花、稻子真的会有香味吗?很多人说这是一种诗家的想象,因为稻饭煮熟了会有香味,就延伸到它在成长期的稻谷就有香味。应该说,稻谷本身确实没有太多的香味儿,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也不对,因为稻谷、稻田它确实会有一种清香,一种清新的——

杨旭辉/YangXuHui

自然的清新的气息。

老郑/LaoZheng

你说它是稻香,我觉得也可以。

杨旭辉/YangXuHui

很多朋友在城市生活,甚至会觉得,稻子还开花吗?我从来没看到过稻花。现在很多摄影家朋友用非常高清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稻花盛开的这种场景。

55.jpg

稻花


老郑/LaoZheng

稻花和麦花它都是开花的,它只是花比较小。

杨旭辉/YangXuHui

而且花期比较短。

老郑/LaoZheng

湖田半种紫芒稻,诗人这里面写的特别好,他不说满种,他说半种,在画面上就会显得很好看。还有一半是什么?是桥面、是水面、是各种各样的青草绿柳。

杨旭辉/YangXuHui

甚至还有远处隐隐约约的农舍。

66.jpg

农舍


老郑/LaoZheng

湖田半种紫芒稻

在稻田里面有一个风景。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风景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的出现。

老郑/LaoZheng

在稻田里劳作的一个劳动妇女,她穿着用苎麻做的衣服。

杨旭辉/YangXuHui

青布衫。

老郑/LaoZheng

古代时候所谓的青布指的是黑颜色,黑布。当然也可以说是……

杨旭辉/YangXuHui

靛蓝色。这是非常典型的吴东地区女性的着装,现在在甪直还有一个省级的非遗,就是水乡的女子的服饰,或者是黑青色的或者是靛蓝色的,甚至还有包头巾。

77.jpg

水乡女子的服饰


老郑/LaoZheng

这一个身着青苎衫的农妇,她还戴着斗笠,所以你看不清她长得什么样子。她在稻田里劳作,一会儿直起身子来,一会儿身子弯下去——麦笠时遮青苎娘。用麦杆编的斗笠,这些都是非常细的细节,不是竹笠,是麦笠,比较轻。麦杆是带一种香味的,现在还有一种非遗,用麦杆来编的编织物。

杨旭辉/YangXuHui

麦积杆编的草编。

老郑/LaoZheng

做扇子、做斗笠都有。

杨旭辉/YangXuHui

包括很多小朋友喜欢做娃娃。

老郑/LaoZheng

农家女带着斗笠,有的时候她直起身子来,你看得见,或者她一转头,你可以看见她的侧脸。一会她又回过身去,只能看见一个背影。诗人远远地看着这个农家的妇女劳作,在稻田里,就是一个美丽的风俗画。

杨旭辉/YangXuHui

有的时候弯下腰,只看到一个麦笠出现,有的时候看到侧脸,有的时候看到整个身形。所以这个是非常经典的江南的农家妇女的一个劳作场景的风俗画。

88.jpg

在稻田里劳作的农妇


老郑/LaoZheng

在三四十年之前,在苏州城南,在运河的两岸,尤其是运河的东岸,确实还是大面积的农田,但这种风景现在已经消失在诗歌里。

杨旭辉/YangXuHui

诗歌让它成为一个永恒,成为经典。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9月4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明天继续。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