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诗画苏州】长安灞桥 姑苏横塘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11-29 1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横塘诗意图
明·文徵明

百叠春山百叠云,杏花三月雨斑斑。
分明记得横塘路,一叶轻舟载雨还。

1.jpg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11月28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今天是星期天,我们在家里听听诗,休养生息。今天读的继续是文徵明的题画诗。昨天我们在读文徵明题沈石田也就是沈周的画的诗的时候,我有个感想,但是没来得及说,今天我想说一下。

文徵明的诗我们其实已经读了不少,我觉得文徵明的题画诗写得最潇洒、最自在,最能体现他的才情。尤其和他用于社交、应酬、酬唱的那种诗来比的话,他的题画诗真是一段真性情。

杨旭辉/YangXuHui

他的诗风和史书或方志里记载的他的个性是有一点点出入。可能是地方的文艺作品当中,尤其是我们曲艺作品当中,像弹词,把文徵明塑造成一个非常憨厚的人,老实头。但是在文学作品当中可并不是憨憨的笨笨的,他有的时候在诗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性,可能比他在史书的记载的形象更为的跳脱或者通透。

甚至我个人认为他的很多诗,包括他的题画诗,可能比他的山水画的构图还要灵动圆转。

2.jpg
文徵明《积雨连村图》


老郑/LaoZheng

杨老师用了两个词“灵动”、“圆转”,这个和我们成见、固有印象当中的文徵明那种谨慎的,甚至还带一点迂腐的,或很忠厚老实的形象,出入还是蛮大的。文徵明的一些酬唱应答的诗,可能因为特定的场合,不便于抒发才情。

杨旭辉/YangXuHui

和文徵明的个性和为人是有关系的,他是非常的温润的,非常的温文尔雅的,所以在酬唱的过程当中他可能会非常地谦恭,非常礼貌,非常有修养。在艺术创作当中——应酬之作和他自己展现才情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关注在艺术创作当中,包括书法绘画和诗词的创作当中,在艺术家身上会有两种极致:他会写出非常好的诗,创作非常好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也可能会创作很平庸的,在艺术上没有什么太多可取之处的作品。这样两种状态在一个艺术家身上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老郑/LaoZheng

还有一个情况,我有时候读古人的诗集,我就有一个感觉,我还不如读他的选本,比如说清诗选本里面或者明诗选本里面,就读他那几首杰作。有的时候不免会有一些失望之情。

杨旭辉/YangXuHui

这个话题怎么去理解?也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说,老师,我学唐诗我读《唐诗三百首》就好了,我把最好的唐诗读熟了,我就了解了唐诗之美。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要全方位地了解诗人,所谓的“知人论世”,尤其像杜甫李白这样的大诗人的话,坚决不能读选本。我们要去了解李白杜甫他一生诗风的发展流变的过程,和他自己思想成熟和艺术成熟的动态的一种把握,这样的话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大诗人。

回到我刚才的话题里面,像文徵明这样的一个大诗人、大画家,他也画过很平庸的作品。为什么这种作品很多?因为在明清时候,文人是应酬特别多,应酬之作,有的时候他不可能进入到最好的艺术状态,可能他自己都不满意。

很多人就会问,老师,为什么唐宋时期的画家,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好像应酬之作不多?

唐宋时期的诗词、艺术作品,经过一千年左右的沉淀,经典作品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有些一般的作品就逐渐地大浪淘沙。因为唐宋人的很多集子,尤其诗集或者文集有很多是亡佚的,因为种种的原因。留存至今的精品占的比重就很高。包括书画作品也是这样。

能流传下来的,明清时期每个人留下作品很多。举一个例子,傅山是清初的一个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写得非常好,但是他也流传有很多很差的很一般的作品。我们在区别对待这些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它是不是应酬之作。

3.jpg
文徵明《玉川图》

老郑/LaoZheng

我认识一些书画家。有些书画家对自己的作品是非常谨慎的,非常严肃的。比如书法家他练字,他会有很多练过的笔墨。那些笔墨如果你拿出去,我说,这是杨老师写的书法——杨老师是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人他就只认名字,他就觉得这个东西好,而且你到市场上它肯定有价值。有的书法家,写废了的,他就会一张一张地叠起来销毁掉,他就不留的。

我认识一个画家,早期他办过画展,我买过他的画。过了十几年,他跟我说,你把那些画还给我。我说,什么意思?他说,我给你换一批画。我说,我不要,我就要你最早的。

杨旭辉/YangXuHui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艺术之路是怎么一步步向前进的。


老郑/LaoZheng

虽然说他现在的画可能更值钱,但是我觉得我还是留着最早的画比较好。

杨旭辉/YangXuHui

我们今天读的这首诗,应该是文徵明把自己的才情发挥到了一种比较好的状态的得意之作。

老郑/LaoZheng

淋漓尽致,我读着是真的很佩服。今年我们跟着杨老师读古诗,今年我们选的文徵明的诗可能有 10来首了,这10来首你读下来,可以大大地改变对文徵明的成见,加深你对他的认识,认识一个新的文徵明。我们今天来读的是一首诗,叫做《题横塘诗意图》。


杨旭辉/YangXuHui

诗的题目就很有意思。在开始节目之前跟郑老师私下在聊,这首诗非常好地体现了我们中国文人的诗画融通和诗画的几层的转换。

第一层,横塘自然山水之美非常能够吸引人,可入诗也可入画。首先是《横塘诗意图》,先是横塘山水入诗。然后,有画家根据写横塘的诗画了一幅诗意画,又由诗转到了画。这幅画文徵明看了以后,他又写了一个《题横唐诗意图》的诗,所以诗画之间有这样的两层的转化,来来回回,但是经过来来回回以后,文徵明写的这首诗非常的清新。

4.jpg
文徵明《横塘图》


老郑/LaoZheng

非常的有诗味,我们来读。

百叠春山百叠云,杏花三月雨斑斑。

尤其是第一句特别精彩,百叠,就是百重,就是山外青山。


杨旭辉/YangXuHui

在苏州西南吴山岭一带,你或者在晋源桥桥上,或者高架开车往西南方向看,一层一层的,它的色彩是有层次感。

老郑/LaoZheng

如果天气好,说不定在古代的时候可能还可以看到太湖西岸的一些青山的影子,所以叫百叠春山,春天的山。

百叠春山百叠云

层层飘来的白云,春云。这句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杨旭辉/YangXuHui

借郑老师的话题来讲,如果他不是一个在绘画艺术上造诣很深的,很有绘画审美眼力的一个诗人的话,他可能不会有这样的一种构句。他把画面的形象转为诗中的具象。“百叠春山百叠云”形成了一种当句之对。云和山的一种对句,而且是它不避重复“百叠”。山是百叠的,层层叠的,我们容易理解。云为什么是百叠?

他在远看群山的时候,好像每个山头都有云雾的缭绕,这是一个画家的眼光来看。郑老师特别喜欢第一句,我特别喜欢第二句。我说,这读了第二句,这应该是唐寅才能写出来的诗句。

杏花三月雨斑斑

我特别喜欢的“斑斑”二字。

5.jpg
文徵明《云壑观泉图》

老郑/LaoZheng

斑斑这里指的是斑斑点点。

杨旭辉/YangXuHui

斑斑点点是什么东西?早春杏花开的时候,杏花三月,江南三月杏花春雨,在烟雨的迷蒙当中杏花之美,雨点、落花飘零在水面上的斑斑点点的状态。似什么?似离人泪。为什么要想到似离人泪?因为他画的景是什么地方?横塘。横塘在前面的几个节目里面反复讲到过,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语码,它是我们苏州的灞桥。


老郑/LaoZheng

送别之所。

杨旭辉/YangXuHui

离别之意,“杏花三月雨斑斑”是离人之泪,用杏花三月的烟雨迷蒙,让它非常地具有一种人情之美。所以我说唐伯虎才能写出诗句,你说这是文徵明吗?文征明和唐伯虎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

6.jpg
杏花三月

老郑/LaoZheng

内心是一致的。

杨旭辉/YangXuHui

他们的情趣,他们的一种审美是很接近的。

老郑/LaoZheng

“百叠春山百叠云”也很有唐寅的风致,都是口语,很随意道来,但是写出了一种不一般的境界。

诗人的天职——我们经常会讨论,包括写新诗的都要讨论,他们就是要打破习惯的常见的词语之间的联想关系和搭配关系,要获得新的构成。通过语言本身新的构成之后,它造成了意境的和诗意的一种突兀的新颖的呈现。所谓诗人之为诗人,为什么诗人是语言的,一天到晚就是和语言打交道的人,就在这里。

百叠春山百叠云,杏花三月雨斑斑。

这是实景还是画呢?

杨旭辉/YangXuHui

兼而有之。写景的背后已经蕴含了一种情思在里面,隐隐约约藏着,所以在诗歌的第三句,好像跟画面景象没有关系,来抒情了,但是我刚才讲的“杏花三月雨斑斑”背后是蕴藏中情思,话锋一转。


老郑/LaoZheng

分明记得横塘路,一叶轻舟载雨还。

载雨还——我们不是载月还,也不是什么载琴还,我们是载着一船的春雨归来。

杨旭辉/YangXuHui

载着一船的春雨,载着一船的明月,还有载着一船酒香,漂浮在运河两岸、横塘两岸。

7.jpg
一叶轻舟


老郑/LaoZheng

分明记得横塘路——如果说我是一个普通的观画人,我还可以这么来理解。我先看到一幅画,这幅画非常美,是春三月的杏花春雨江南的这种画面。看着看着忽然说,我觉得这画的是横塘。分明记得横塘路,也可以是这样一种场景。

杨旭辉/YangXuHui

水面上有一叶轻舟,一叶轻舟上的人是干什么的?是离乡的游子,驾着一叶扁舟回来了。

老郑/LaoZheng

百叠春山百叠云,杏花三月雨斑斑。
分明记得横塘路,一叶轻舟载雨还。


杨旭辉/YangXuHui

驾着一叶轻舟回到了家乡。前面第一句画面上所表现的景象——百叠春山百叠云,这是这个人从哪来的?穿越了百叠青山,穿越了百叠云,千山万水从远方回到家乡。家乡的人对他的思念是什么呢?行人更在春山外。家中的人在思念是“百叠春山百叠云”。忽然之间,在无限的期盼等待当中,忽然在横塘水面上“一叶轻舟载雨还”,好像有一个故事情景在里面。

8.jpg
文徵明《石湖图》

老郑/LaoZheng

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古代的这种绘画作品,有的人认为它只是一种传统的,可以束之高阁的。其实你今天读,你还可以读出鲜活的气息。美是永恒的。

杨旭辉/YangXuHui

家中的人在思念,在“百叠春山百叠云”的远处,云深之处有我的思念的人。忽然之间惊鸿一撇,水面上,横塘路上,“一叶轻舟载雨还”。也许这是一个实写,也许是一个想象之境。

这首题画诗最后就落在了横塘——这样的一个经典诗歌语码内在的诗情和画意当中。

老郑/LaoZheng

这首诗我们应该隆重地推荐一下。关于横塘的诗很多,但通常我们不太会读文徵明的这首题画诗,其实和范成大和其他人写的诗放在一起绝不逊色。感谢大家收听11月28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咱们明天继续。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