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姑苏原味]如何把香雪海搬进城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3-2 1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123.png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今天我们的节目除了大家熟悉的杨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大神,这位大神就是苏州大学博导、教授曹林娣老师。欢迎曹老师。

杨旭辉/YangXuhui
欢迎曹老师。

曹林娣/CaoLindi
听众朋友,大家好!

杨旭辉/YangXuhui
曹老师是我们国内众望所归的,很有名望的一个研究园林的大家。曹老师也是我的老师,我的本科、研究生一直听曹老师的课,深受曹老师的影响,我也爱上了苏州园林。

老郑/LaoZheng
今天说园林,但第一首诗写的却不是园林,而是在光福,在吾家山看梅。

杨旭辉/YangXuhui
对,我们顺着前两天的话题。因为前两天我们在读尤侗的咏梅花、文徵明的咏梅花,这个季节是赏梅的好时候。

老郑/LaoZheng
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过渡,从自然山水过渡到城市里的园林。这首诗的题目叫《雨中元墓探梅》。元墓指的是?

9.1.jpg
梅花 (网师 摄)

杨旭辉/YangXuhui
本来的名字叫玄墓山,因为是避讳,宋荦是清代康熙年间到苏州来做地方大员的,他要避当朝的天子爱新觉罗·玄晔的名讳。就像很多写书法的人,天地玄黄,写到玄的时候都会改成“元”黄,或者是玄少掉一点。到现在,这个元墓就是苏州赏梅的胜地,玄墓山。

曹林娣/CaoLinDi
元妙观一样,原来是玄妙观。

老郑/LaoZheng
《雨中元墓探梅》: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

这两句是交代他的行程,是吧?

杨旭辉/YangXuhui
写他行程,以及在探梅时候的一个天气的状况。冒着微微的细雨,在春季的时候,雨水过后,微微的细雨还是非常的好了。我们前两天讲到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虽然有微微的细雨,但是,宋荦和他的朋友到玄墓山去探梅的兴致还没有受到任何的减损。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动词很值得我们去关注——探梅。由“探”来组词的话,探梅的背后其实是探春,寻找春天的气息。在探梅、探春的过程当中,虽然有微微的细雨,但他们兴致依然是非常高。

9.2.jpg
细雨绵绵

老郑/LaoZheng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这里有听觉的效果出来了,之后就要开始描写梅花了。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云影花光,这个可以理解。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视觉的一种描写了,花光云影共徘徊。朱熹的诗里面叫“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荦的诗里面,他其实是化用了这样的语汇叫“云影花光”。我们前两天在讲尤西堂的诗里面讲,烟姿、玉骨,梅花的玉骨,远远看上去是那种白茫茫的一片,非常美,朦朦胧胧的,在烟雨迷蒙当中非常有诗意,所以“云影花光乍吞吐”,一个“乍”字,非常具有生命的一种张力。有的梅花开始绽放了,有的梅花还是含苞欲放,云影花光乍吞吐,这种是视觉的感受。
接下来后面的一句,松涛岩溜互喧争,是一种听觉的感受。他听到两种声音,第一种声音我们能够理解就是岩溜,山上的泉水,细雨迷蒙,山上有流水,有潺潺的流水,流水在岩石的激撞当中,发出了一种声响。还有一种声音,可能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可能理解不了,而文人特别喜欢来写,“松涛阵阵”。微风细雨当中,松涛,有一个高度,在下面、地面上有水流的声音,松涛和岩溜声“互喧争”,上下映衬。

老郑/LaoZheng
第四句的“岩溜”和第一句的“冒雨”是有呼应的。我们苏州的山,平常如果不下雨,不太容易听见溪声。正是因为那天下了雨,山溪哗哗的流水很欢快地就下来了,所以古诗里面常常会有一些呼应。比如说七律的四句,可能是第一句和第四句是有呼应的,第二句和第三句是有呼应的。前面写了:

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9.3.jpg
松涛

杨旭辉/YangXuhui
前四句都写了一种春光绚烂,非常热闹\争春的一种状态,在热闹当中,最后蕴含一种寂静。诗的四联,第一联和第二联是起和承的关系,第二联和第三联会有一个转。
在喧闹当中,繁花似锦的喧闹当中,静何从而来?这个一转就很值得我们去回味了。我们是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或者欣赏园林的美,我们怎么在喧闹当中、在繁华当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安静的、心灵的家园。

老郑/LaoZheng
前面四句,写的是主观、客观的感受,我们的所听、所看,到了第三联,转入到我们的内心了。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韵宜禅榻,就是参禅。闲中领,必须在那种没有目的、闲逸的状态当中,才能够领会到。如果你看到梅花说这个梅花可以卖多少钱,你要体会到美,可能就不一定有了。韵宜禅榻闲中领,对句叫“幽爱园扉破处行”。曹老师,这个“破处”,咱们怎么理解?

曹林娣/CaoLinDi
吾家,就是山里嘛。以前,园林,特别是那种山野的居处,它不是要求非常的繁华的、豪华的,都是非常简陋的,原真性,保持它的原真性,甚至特意弄得“陋”。

老郑/LaoZheng
我理解,就像我们上次去西山的东湾,东村,有四棵大樟树。原来有一个村办的小学,现在就是闲置在那多少年了。红色的瓦,白色的粉墙上面都是斑驳的那种雨痕。屋顶上破了一个洞,长出一棵枇杷树,它是破的。

曹林娣/CaoLinDi
这种都是,反而它是真的,原真,而且是自然的。

杨旭辉/YangXuHui
曹老师给我们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个非常朴素,没有很华美的装饰;第二个有时间的积淀所留下的一个沧桑感。这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老郑/LaoZheng
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真。

曹林娣/CaoLindi
真,原真。现在像台阶,像园林里的台阶,不是弄得非常整齐的。

杨旭辉/YangXuhui
不是很规整。

曹林娣/CaoLindi
整齐的显得人工、匠气。

老郑/LaoZheng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房子都刷得雪雪白,估计那个味道就要淡一点了。

曹林娣/CaoLindi
就做作了,看着不自然。要自然。

杨旭辉/YangXuhui
所谓的烟雨江南,有的时候房子上、屋顶上有一些瓦楞草,墙上一些苔藓的痕迹,那才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曹林娣/CaoLindi
有自然的印痕,岁月的印痕。

老郑/LaoZheng
曹老师,您刚才已经讲了,园林里面曲径、山道,要做这种安排,在整个园林里面,都要追求这种境界。

曲才是自然的

曹林娣/CaoLindi
一个要曲,不是那么直的。从自然观来看,曲才是自然的,自然界中就没有真正的直线,所以真正的线还是都是曲的。

老郑/LaoZheng
对,直线是特例。

曹林娣/CaoLindi
园林都是讲究这个。我们中国人审美关心自然嘛,以自然为美。文人喜欢天生的。

老郑/LaoZheng
原生态的,自然的。

曹林娣/CaoLindi
山水情结,中国人那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们有山有水。

老郑/LaoZheng
园林它就是把自然的山水,把它的某一个非常精彩的一角,把它搬到了城市里面,让你不用走很远,你就能够直接和它们打交道。

曹林娣/CaoLindi
像这首诗,这种诉诸于视觉的、诉诸于听觉的,这个耳目的,诉诸于耳目的话。

杨旭辉/YangXuhui
感官之谋。

曹林娣/CaoLindi
感官享受,关键在于后面的,转入精神世界了。

杨旭辉/YangXuhui
心与之谋,就是柳宗元所说的。

曹林娣/CaoLindi
感官引起了,然后他有他那个,前后都要有环境描写。

老郑/LaoZheng
有一个层次递进的关系。

曹林娣/CaoLindi
他看到的东西,层层递进,而且最后有点沉淀进去的一种感觉。沉浸进去,甚至到了有一定的入定的状态。

老郑/LaoZheng
所以叫禅榻。

9.4.jpg
烟雨江南

曹林娣/CaoLindi
宋荦这个文人,他真的是个文人,真正的,虽然他做的比较大的官。这个人,我对他很敬佩,他是跟园林很有关系。沧浪亭,他翻建的,他来了主持翻建。

杨旭辉/YangXuhui
翻建沧浪亭。

曹林娣/CaoLindi
他这个人,他没有经过科举考试,他是属于举荐的贤才。他家里有这个地位了,他可以得到这样的地位,封荫。但是这个人非常有学问,我觉得他的文人气息很浓。

杨旭辉/YangXuhui
曹老师讲,他是一个文人气息很浓的政治家。

曹林娣/CaoLindi
儒家思想是他天生的,他肯定是有的。

杨旭辉/YangXuhui
他是清初一个很重要的理学大家。

9.5.jpg
宋荦

曹林娣/CaoLindi
理学,但是他里面有禅学,还有道学,道家的“松涛”。为什么他喜欢听松涛?喜欢听岩溜?松涛就是喜欢听松风,听松风可是道家的。

杨旭辉/YangXuhui
陶弘景,听松风处。

老郑/LaoZheng
好像我们园林里,什么地方有一个——

曹林娣/CaoLindi
拙政园。

老郑/LaoZheng
拙政园就有一个听松风处。文徵明的《拙政园卅一景图》里面就有。

曹林娣/CaoLindi
现在还在,听松风处。因为他是要醉耳听松风,他觉得自己成仙了,有了仙意了。

老郑/LaoZheng
确实那个声音好像可以把你吸进去的感觉。

曹林娣/CaoLindi
这个诗就是可以慢慢阅读,读了以后就可以沉浸进去。

杨旭辉/YangXuhui
他从有形的景和有声的声,从有形的景,进入到无形的精神世界。

老郑/LaoZheng
从外到内,从景色到精神世界。最后一联他又回来了,又回到外面的世界,叫“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曹林娣/CaoLindi
吾家山畔,他有一种爱嘛,爱的情结。他肯定得要跟前一句呼应,开始就进去看到什么?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非常亲切。

老郑/LaoZheng
吾家山是邓尉山的一个支脉,就是现在的香雪海所在的地方。上次我听杨老师说,香雪海这三个字的名字就是--

曹林娣/CaoLindi
就是他写的,现在还在。

杨旭辉/YangXuhui
他写的,现在在吾家山,一块大石头背后,还是宋荦写的。

曹林娣/CaoLindi
宋荦写的,香雪海三个字。

杨旭辉/YangXuhui
应该是真迹,进行过一些修饰,把它描红了。因为宋荦在康熙年间是主政江南的一个很重要的封疆大吏,他本身是一个理学家,推行的理学及儒家的一种诗教的传统,是非常地好,在治理上也很有贡献。
他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家,他诗写的也很好。到了苏州来以后,做江南的地方官,他还编了一个诗选,叫《江左十五子诗选》,这个非常重要。把清代初年,顺治康熙年间的很多江南的重要的诗人的诗集他汇刻在一起。江左十五子这样的诗人群体很值得我们关注的。这里面其实也体现了清王朝最上层的一种文治武功的政治思路和韬略。

9.6.jpg
香雪海

老郑/LaoZheng
尤其是在清初的特殊的历史时期。

杨旭辉/YangXuhui
太湖流域反清、抗清的文人特别多。宋荦通过这样的一种就是文学活动的雅集,其实是化解了一种民族之间的纷争,所以我们讲文治武功。当康熙南巡到苏州的时候,他也引导过康熙、也到过吾家山去赏过梅花。
在康熙的诗集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描写邓尉香雪海的胜景,而且,香雪海三个字也被康熙在诗里面用到了。
我们为什么没有选康熙的,而是选宋荦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从诗歌艺术本身,以及这首诗里面体现出苏州人对山水自然的一种文化的理解,以及园林文化的一种理解,以及山水自然文化、园林文化背后所蕴藏的一种哲学的高度。

9.7.jpg
拙政园——小飞虹

曹林娣/CaoLindi
理学本身就是儒道释三教合的。理学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发明,因为唐代的时候,韩愈一心想佛给灭掉,他要搞古文运动最后也没成功。到了宋代,人家聪明就在于像邵雍、周敦颐、张载,他们都是儒学,创作了一个儒学,他们就比较了,说儒学多聪明,实际上是把三家,化学反应,放在一起了。

老郑/LaoZheng
我觉得,曹老师说的“化学反应”特别好,也是我们一个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9.8.jpg
周敦颐

杨旭辉/YangXuHui
曹老师刚才一讲,我回过来再来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对第三联的出句更有感觉:韵宜禅榻闲中领。他作为一个理学家来说,坐在禅榻上静静地去禅定,入定以后,心情非常安静,体会到梅花香当中的一种神韵,体会到吾家山周围的、太湖边的连绵的群山的一种神韵,更感受到一种闲,我们古人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曹林娣/CaoLindi
从文化来说的话,为什么梅花妆,脸上弄五个花瓣,象征五福的,有民俗的意义在里头。茫茫的梅花,等于像在歌颂太平盛世一样。

老郑/LaoZheng
包括到现在,尤其这两年,我就发现很多人赏梅、探梅重新又起来。我听曹老师这一说,我觉得我可以理解了,首先,梅花它代表了文人的一种品格,凌霜傲雪。其次,又有五福的这种民俗的、祈福的东西在里面。第三个,它从视觉上面,烟姿玉骨,又很美,它可以符合很广的广谱爱好者的广谱,大家都能喜欢。

杨旭辉/YangXuhui
很广谱的一个植物。

曹林娣/CaoLindi
所有的人都可以从梅花上找到某一种精神的愉悦。

9.9.jpg
梅花(网师 摄)

老郑/LaoZheng
第二首,稍微说一下:好游吴下从来说,元墓看梅半月忙。

杨旭辉/YangXuhui
宋荦对苏州确实很有感情。一方面,他对苏州老百姓很有感情,作为地方官员,这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一方面,确实苏州的山温水软,尤其在早春时期,梅花,接下来杏花、桃花,确实他很爱游吴中的山水。
其实不仅仅宋荦,在清初,很多到苏州的一些大文人,还有一些政治家、官员,比如说,我们过两天就要讲的张英,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他到苏州,一口气写了100多首姑苏竹枝词。还有其他的一些很多重要的人物,我就不列举了。
吴下的这种风光特别美,风情特别有特色。尤其在梅花季节时候,半个月他几乎是忙于看各地的梅花。忙什么?其实我们苏州可以看梅花地方,真的不仅仅是香雪海。
这两年开发出了林屋梅海,还有观音寺门口有赏梅的地方,西园寺也有,狮子林也有,还有虎丘山也有。

老郑/LaoZheng
在苏州的山野上面,尤其那种间杂在山坡上的野梅,远远看去,像是一片烟雾,仔细又一看,就是一排的梅树开在那里,烟姿玉骨。

杨旭辉/YangXuhui
江边的野梅,湖边的野梅,其实也是很有感觉。

老郑/LaoZheng
最近的地方,我们去虎丘还可以探梅。

曹林娣/CaoLindi
沧浪亭也可以探梅。

老郑/LaoZheng
以梅花而著称。

杨旭辉/YangXuhui
可园里面,历史上还有很有名的一株——朱砂梅。

曹林娣/CaoLinDi
拙政园里面的雪香云蔚,也是赏梅的。一般来说,各个园子都一般,梅花是不可或缺的。

9.10.jpg
雪香云蔚亭

老郑/LaoZheng
只要你是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你得有一枝梅花相伴。

曹林娣/CaoLindi
还有一个,它是探春的--

老郑/LaoZheng
传递春天的消息。

曹林娣/CaoLindi
传递春天的信息,它就是报春花。

杨旭辉/YangXuhui
一丛竹子,一枝梅花,疏影横斜,在网师园的水池边上,特别美。

曹林娣/CaoLindi
斜曲为美。

9.11.jpg
疏影横斜

老郑/LaoZheng
我们的节目里面,大家有可能会觉得,杨老师怎么选了那么多的梅花诗,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不是瞎选。

杨旭辉/YangXuhui
毕竟读书人,还是有一些文人的情怀在里面。

曹林娣/CaoLindi
历史上梅花,宋代就是国花了。

老郑/LaoZheng
日本人,对于他们来说,国民之花可能是樱花。

曹林娣/CaoLindi
他也是后来,原来开始,也是梅花。

杨旭辉/YangXuhui
曹老师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日本人在崇敬樱花之前,最早也是受宋文化的影响,喜欢梅花。

曹林娣/CaoLindi
直到它的保镖就是武士掌权以后,为了弘扬他的武士道精神,才用樱花的。樱花,武士道精神,就是就死之道,叫你年纪轻轻就死去。

老郑/LaoZheng
而且他传递一种观念,就是说在最美的时候死去是最好的。

曹林娣/CaoLindi
您理解的非常正确。所以樱花,家庭是不种的。在日本也是家里是不种的,不能种在庭院里的,也不能当做居民区的行道树。因为它是对后代不利,一个樱花三十年就要死掉的,短命,花期特别短,对后代不利。

老郑/LaoZheng
宋荦的《雨中元墓探梅》,我们第二首读了两句,还有两句是讲:“头白老翁公事了”,白头发的老头,我公事处理完了之后,“也教阑入散花场”,我胡乱地进入了这种天女散花一般的这种场地。

杨旭辉/YangXuhui
宋荦还是勤政的,先把公事了掉,再去抒发闲情逸致。

老郑/LaoZheng
好,感谢曹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大开耳界。也感谢杨老师的精彩解读。好,我们今天的节目先到这,明天我们还要请曹老师上节目,咱们继续聊。再见。

杨旭辉/YangXuhui
再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