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往事] [姑苏原味]同理心与范仲淹的少年时代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7

帖子

816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816
发表于 2021-5-3 1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图片_20210503102621.png


老郑/LaoZheng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5月2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今天继续来聊最美苏州诗,诗歌里的最美的江南。五月份是风物季,谈江南风物。

杨旭辉/YangXuHui
风物,虽然这两个字很平常,但是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不仅是有这种很接地气的风物,由风物拓展开来讲,我们讲人文的风情。

老郑/LaoZheng
我们就回到了真实的场景,进入了那种最美好的、最具体的、有具象感的那种境界里去。

杨旭辉/YangXuHui
郑老师讲得很好。我们通过这些诗歌里面所写的具体的某一个物象,来感受平淡生活当中的诗意。

老郑/LaoZheng
我们今天读的这首诗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题目叫做《江上渔者》,江上的打鱼的人,写渔民的。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0个字,五绝,都不用解释。

江上往来人,来来往往的那些旅客、过客,在渡口或者在船上,行舟的人,行路的人。“但爱”就是只爱,他们非常喜欢美味的鲈鱼。

杨旭辉/YangXuHui
这里就涉及到江南一个非常重要的风物——鲈鱼。这个鲈鱼跟今天在饭店、餐馆吃的海鲈鱼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品种。这个鲈鱼唐宋时期的很多诗人笔下都会写到,包括苏东坡在前后赤壁赋里也提到这种长江中下游的鲈鱼,叫巨口细鳞。嘴巴很大,头也很大,但是它有一种很细的鱼鳞,这种俗称叫吴淞江四腮鲈鱼。很小的一个鱼,但是它生性很凶猛,因为它是吃肉食的,所以它的鱼肉是非常鲜美。

老郑/LaoZheng
所以钓这种鱼,现在一种叫路亚钓鱼,用那种会动的像小鱼儿的鱼饵去钓它是比较好的。

杨旭辉/YangXuHui
鲈鱼之出名还是要涉及到晋代著名的文人张翰,莼鲈之思。秋风起兮木叶下,在洛阳,忽然想到江南有三个很重要的风物,就是菰菜、莼羹和鲈鱼。

微信图片_20210503103114.jpg
鲈鱼莼菜羹

老郑/LaoZheng
说到江南的打渔人,我们还真的有一些渔民朋友,我曾经跟着他们到太湖里面去,禁渔之前,跟着他们到湖上,看他们怎么打渔。

有一年,我们(电视)台有一个记者就发了一张图片给我,说,郑老师我们有一张卫星图片,在太湖上面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这个东西会不会是古代留下来的那种遗迹,我们都很激动。我一看照片,确实是的,一看就不像是天然的,像人工的东西,尺度还挺大的。就在水中好像有个阵势,用石头或者用什么垒起来的,很清晰的,有这么一个东西。

东山的渔民朋友,他们看了就说,这个东西就是鱼簖。说到鱼簖,杨老师,你知道鱼簖捕鱼的原理是什么吗?

杨旭辉/YangXuHui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从读书的理解,就是庄子所讲的得鱼忘筌的筌,就是鱼可以游进去,但游不出来。

老郑/LaoZheng
大口进,小口出,在小口有的时候还用一个网兜住,所以鱼进去之后就像进了八卦阵一样。

杨旭辉/YangXuHui
且鱼进口的地方,有用竹片或者篾片,是有弹性的,鱼进去以后它有一个力量,把篾片往边上推开,它可以进去,但它出来的话,反向的话篾片就推不开来。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筌”,在古书里就有这样的注释。

老郑/LaoZheng
这个鱼簖后来我们发现,它确实是很古老的东西,很古老就用这种方式来捕鱼,但是它肯定不是古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杨旭辉/YangXuHui
渔民在水上打鱼,江可以是长江,也可以是吴淞江,也可以是太湖,在水面上打鱼的话是在风浪当中,跟自然在搏击,跟自然在抗争,赢取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这里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一种博爱之心,对渔民的一种怜悯、怜惜之情,就可以看出来。

老郑/LaoZheng
感同身受,或者现在的词语叫同理心是吧?

杨旭辉/YangXuHui
一个很古老的词,叫什么呢?有朴素的劳动人民情怀。回过来看他诗歌的意境,这个诗的后两句,是极具画面感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浩渺的江面上,有一叶小舟在风波里面随波上下翻飞,非常的轻捷。

老郑/LaoZheng
一个是可以看到它的危险性,它的辛苦,它的劳作,但另外一方面,就是杨老师您讲的,也看出了这些渔夫,打渔的人高超的技艺。

杨旭辉/YangXuHui
他的行船的技艺,以及捕鱼的技艺。我们现在很多喜欢摄影的朋友,特别喜欢在黄昏时分,夕阳映衬下,太湖渔民撒网,网在空中飞出的时候,最大的张开的一刹那的状况,这个是撒网的技术很好。

微信图片_20210503103119.jpg
一叶小舟

老郑/LaoZheng
现在学校里在推行劳动教育,我是很支持的。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非常对的一个做法。在100年前蔡元培先生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两个目的或者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文明其言行,第二个是野蛮其体魄。我记得,我们那时候读大学的时候,每个学期还有一个礼拜的劳动课,劳动周。我们当时主要的工作是什么?派各个系的学生。轮流到食堂里去,洗菜、切菜、打菜,或者是搞学校的各种卫生。

老郑/LaoZheng
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劳动课确实是可以学到一些智慧,学到一些思考的方法。现在有一个词叫做工厂化发明,我们发明了一个新的机器、新的技术,我要把它装起来,把它运作起来,安装调试的时候是很重要的,叫做工厂化发明,同样很重要,而且同样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有些时候。

杨旭辉/YangXuHui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跟劳动结合、跟生产相结合的这样一种思维。

老郑/LaoZheng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吃过好多苦。

杨旭辉/YangXuHui
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老郑/LaoZheng
这个事情其实涉及到一点范仲淹的隐私,但现在其实已经无所谓了,1000年过去了是吧?范仲淹的父亲官职不高,是一个小官,在商丘做官,死在任上。范仲淹的母亲还不是他父亲的正房太太,所以他父亲死的时候,孤儿寡母,她就改嫁一个姓朱的人,是一个山东人,所以范仲淹小时候的名字叫朱说,说话的说,念yuè。他那时候很小,所以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一直到22岁那一年,同族的人无意中泄露了他的身世,他感受到了很强的心理冲击。

杨旭辉/YangXuHui
现在流行的说法,我们要求一下范仲淹的心理阴影面积。在我们今天,可能感觉母亲改嫁,然后改名改姓,大家都无所谓,但是在传统社会当中,老法的时候,有一个词是非常不友好的,拖油瓶。

老郑/LaoZheng
他知道了之后,就一个人离开了那家人家,又跑到商丘那一带,跟老师在那读书。非常辛苦,煮一锅粥,非常稀的粥,然后分成几份,冬天冻住了,划成几块来吃。苦读了五年,然后到27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

杨旭辉/YangXuHui
进入仕途以后的范仲淹,带了少年时候的艰难困苦,所以他能够心怀天下。

微信图片_20210503103124.jpg
范仲淹

老郑/LaoZheng
他也能够理解渔夫,这种同理心的来源就在这里,是吧?

杨旭辉/YangXuHui
刚才讲的一个古老的名词,贫下中农的那种感情,非常朴实,感同身受。

老郑/LaoZheng
先忧后乐的精神,和他的童年、少年的经历还是有关系的。

微信图片_20210503103128.png

杨旭辉/YangXuHui
所以有一个西方学者讲,一个人的思想的成熟的轨迹,跟他童年时期的阅读经历,以及童年时期的人生经历,有着一种密切的关联。我觉得这在范仲淹身上表现得非常的典型。

老郑/LaoZheng
感谢大家收听5月2号的《诗话江南》《最美苏州诗》节目,咱们明天再见!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再见!

宣传/分享:苏州论坛APP
来源/版权: 江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已获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可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